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缺乏判断力的中国人

发表于2011-03-21
在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报告》的开篇,毛泽东同志指出:“谁是我们的敌人,谁是我们的朋友,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。”在那个革命的年代,与人交往时,首先要做的是判别人的身份,根据身份判定其态度,从而划定圈子,或红或黑或白,再决定如何与之打交道。几乎跨越整个二十世纪,长达几十年的内战和随后的历次运动,使国人养成了对阶级与出身的高度敏感性,养成了非黑即白,非此即彼的认知习惯。中间缺乏过渡空间,似乎已成了中国人的思维潜定式,君不见,但凡居中的常常被判为“投机分子”,而在国人心目中,对“投机分子”通常是很不屑的。一句话,一个观点,一篇文章,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与重心已不在于其阐述的事实本身,更重要的是看谁说的或谁写的,身份的重要性可见一斑。黎鸣先生说中国人缺乏逻辑思维与判断力,缺乏认识的连续性与推证能力,很有些道理。
除了身份的意识根深蒂固外,当代中国人在学习哲学的时候,所遵循的逻辑与思维模式是“立场、观点、方法”, “立场”赫然屹立在了首位。也就是说,立场决定了观点和方法,这种教育使国人深陷简单化的认知误区,在判定事实时必定先问你是谁,从而永远在主观世界“游荡”,而不能逼近客观世界的彼岸。
前两天和几位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业内朋友聊天,席间大家感叹这年头不能说真话、说实话,得编故事、说假话。如果要说真话,也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,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被“疯狂的石头”砸得头破血流。如果你是开发商,还要说未来房价会上升,那必定是“奸商”无疑,必定有“哄抬房价”的用意,必定是“没有良心”的表现。至于事实本身,并不会引起太多在意,更不用说思考了。这让人匪夷所思,难道身份比事实还重要吗?
事实永远是事实,不可能因人而变。不管是谁来描述,谁更有话语权,都改变不了事实本身。如果我们在认识世界或讨论问题时,能够将“事实”放在首位,用“事实”来替换“立场”,遵循“事实、观点、方法”的判断方式,也许我们这个民族就更有逻辑,就能学会理性地看待问题,建设性地寻求解决问题之道,就能够逐渐地达成共识,诸如房价之类的问题也不会成为十几年悬而未决的“无头案”,成为社会情绪的“发泄桶”。
现代中国人很聪明,但缺乏理性与智慧。在对理性与智慧的启蒙前,民粹是主题,民主是幻想。
上一页|1|
/1页